首页 资讯 正文

乡村教育者手记|孙殿勤:乡村教育的守望者

2023-07-11 15:33:38   来源:齐鲁壹点    

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

编者按:即日起,《青年说》栏目策划推出“乡村教育者手记”,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,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,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。

以下是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教师孙殿勤的教育手记:


【资料图】

天蒙蒙亮,59岁的陈挂森老师开始起床了,起床后简单的洗漱,

便开始做早餐,早餐是简单煮点面条或是煎几个鸡蛋。吃过简单的早餐后,陈老师开始备课。经过一个多小时备课,这一天的教学内容便确定好了。尽管这些内容对于陈老师已经非常熟悉了,但他还是再次把一些细节的问题进行了确认,直到所有的问题逐一落实。陈桂森老师才开始收拾背包——一个用了三十多年的黄布背包,那是第一次获得乡里的优秀教师时发的。尽管后来还发过很多质地优良的包,但陈老师一直舍不得换掉这个黄布背包。

在7:10的时候,陈老师准时来到蒲汪小学圣母联小的校门口,等待迎接因工作时间早而把孩子早早送来的家长,和家长打个招呼,问声好,从汽车或电动车上把孩子接下来,送回教室。早晨八点钟,一天的教学工作才正式开始了。

在这个师资紧张的联小里,陈桂森老师和另外两个老师一个小组,他们三个人教两个班。陈老师教一个班的语文,还担任着这两个班的道法老师、传统文化老师、校本课老师,几乎是“全科老师”了。

一天大概上四五节课,中午的时候,学生在学校里吃一顿饭,陈老师他们教的低年级孩子,在吃饭的时候,三个老师又主动给学生分餐,成了分餐员。孩子们吃完了饭,活动一会儿,趴在教室里睡一会觉,陈老师他们需要在教室里维持着午休的纪律,让孩子们下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好的精神头。

下午放学后,陈老师要负责这两个班的课后服务,为学生进行作业辅导。放学之后,学生们回家了,陈桂森老师要把两个班的作业批出来,一直批到深夜,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。这一天几乎脚不沾地,累了在办公桌旁靠一靠,抻一抻胳膊。小学的学生鸡毛蒜皮的事多:你不小心碰着我,他拿了她的铅笔,甚至低年级的学生喝水、小便的问题都来找老师。陈老师听了学生的诉求,马上揉揉酸痛的腰身,抖擞抖擞精神,立刻投入到化解学生的矛盾或者安抚小孩子的情绪中。再加上一些工作上的任务,陈老师难有片刻的闲暇。这就是陈桂森老师一天的工作。

陈老师就这样一天天,一周周,一年年,一干就是39年。有时候,我问陈老师“这39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”,陈老师淡淡地说“是责任”。

责任,一个重千钧的词,陈桂森老师坚守了39年,也唯其是责任,才让陈老师的工作充满了色彩,充满了灵动。

陈桂森老师也见证了中国乡村教育的大发展,特别是近十年来,中国乡村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。

遥想,陈老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蒲江小学圣母联小只有四间砖瓦房,房樑是杨木的,抗震极弱,其中有一间房子的屋顶被风掀起了一角。刮风下雪的时候还能糊弄得过去,最惨的是下雨的时候,往往是外边下大了,里面小下;外面不下了,里面还下。黄土的地面泥泞不堪。老师、学生在里面上一天课往往弄得满身泥浆、狼狈不堪。黑板是水泥抹的,隔一段时要用墨汁涂刷一遍,刷墨时那浓浓的臭味便在教宝里弥漫。书写工具是粉笔,写的时候,纷纷扬扬的像是下雪了一样。学生们的桌子、凳子,修修补补残缺不全。

更令人心酸的是那微薄的工资,那时教师的工资几乎不敷用度。在圣母有一个集市,虽然是农民集市,但物品也算丰富,一到开集的日子,人们都来赶集,熙熙攘攘一副热闹的样子。但老师从来不是这个集市上的主角,而是等到快散集了,才出来买一点别人挑捡剩下的菜叶子,这就是所谓的拾集头。拾集头的关键是便宜。难道老师不知道好东西好吃吗?难道老师愿意用别人挑捡剩下的东西?事实是,那个年头,老师的工资确实微薄啊!

在这种情况下,陈桂森老师也曾犹豫过,彷徨过,甚至想到过放弃,可是当他一站到讲台上,看到几十双明亮清澈的渴望知识的眼睛,听着那清脆悦耳的声音“老师,这个题怎么做”“老师读书,真的能改变命运吗?”陈老师那“逃走”的念头,便飘到了爪哇国里去了,于是暗暗下决心,用自己的知识,用自己的热情去改变这些农村娃娃的命运。

在前行的路上,陈老师也遇到过一些困惑和无奈。

农村的孩子,一到农忙的时节,不管是夏忙还是秋收,教室里几乎没有了学生——学生都请假:帮农。学校干脆就放了假。等农忙过去了,再回来上学。回来上学又或恰巧收学费、书本费的时候,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,外出打工,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家里困难,拿不出钱来继续供给孩子上学了。陈桂森老师每每看到这种情况,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遗憾。

有一次,班里的小花没来上学,陈老师隐隐地不安起来,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小花家家访,探求小花不上学的原因。

“丫头孩子,识几个字就行了。”小花的家长有些无奈道。

“小花学习不错的,按照她成绩,将来考个大学不成问题。”陈桂森老师为小花的前途命运争辩道。

“可是……”小花的家长欲言又止。

看着坐在一边不断抽泣的小花,陈老师明白了,转过身来,摸摸索索从上衣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了十几块钱,拉着小花的家长走出了大门口,把这十几块递到了小花家长的手上,“先拿这个垫上。”

“不行,不行,陈老师您也不宽裕,这不行……”家长连忙拒绝。

“先交上,再说吧”陈老师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但令陈老师心酸的是,小花在上过一个学期后,还是辍学到青岛打工去了。虽然陈老师那微薄的工资也帮助一些家庭解了燃眉之急,但是很多时候,陈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所以那个年代一到放假,陈老师的心一直揪着的,放不下来。

直到2012年,国家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,合理配置教育资源,重点向农村、边远、贫困、民族地区倾斜。

施工队伍开进了学校,高高的塔吊架了起来。工地上一片繁忙,机器轰鸣,工人们高兴地喊着号子,喜悦在师生们心头弥漫。这里的建筑用的是最好的钢筋和高标号的水泥,这里的规划设计最用心、工程监理最严格。破烂的房子被推倒了,新楼房日渐“长高”,校园里每天都有新变化。

高大美观的教学楼、功能多样的实验楼、实用的宿舍楼、洋气的办公楼一幢幢拔地而起,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运来了、种类齐全的实验器材安装到位、大量采购的图书整理归档。一项项惠民的教育政策落地了,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除、课本费免除……接着,营养餐厅建起来了、困难学生的补助发下来了,山里娃在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校园里,享受着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,安心学习,心里充满阳光。

同样令人喜悦的是,近年来,教师的工资经过一轮又一轮上涨,已经超过了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,昔日寒酸的“教书匠”过上了体面的生活。如今,教师在街上经过,人们会羡慕地说:“瞧,他(她)是老师,真好啊!”

社会声誉的提高、工资收入的增长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学子争相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,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,教师招考的热度甚至超过了公务员考试,这在10年前是不可思议的。作为一个老教师——陈老师高兴地看着身边的巨大的变化,再也不用看着孩子们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了,再也不害怕放假了。现在的陈老师常常被幸福包围着,虽然辛苦但精神昂扬。

陈桂森老师是乡村教育变化的见证者,又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